浇铸草根的力量
35岁的云丹尼玛脚步慢腾腾地走过那曲地区气象局大院。从小在号称“万里羌塘”的那曲长大,云丹对那些地处平原的大都市里过于丰富的氧气含量不太适应。“整天瞌睡得很 ,”他说。 一回到那曲,那种困倦感立马消失,他又精力充沛起来。街上飘逸的酥油茶味道让他感到非常亲切,万里之外的纽约已成为过去,这位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毕业的硕士,又看到熟悉的一切。 入选IFP之前,南京气象学院毕业的云丹供职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局——那曲地区气象局。除了气象预报,因为英文出众,他还被抽调到一些驻藏的中外合作的扶贫机构工作。
这些机构在藏北牧区开展诸多扶贫改造项目,比如,他们在牧民中推广精放牧技术,以减少过度放牧对脆弱生态的毁灭性破坏;为减少婴儿的死亡率,他们在广袤的羌塘地区,从牧民中选拔、培养接生员,并拨款给这些经过简单医疗技术培训的接生员购买自行车,以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。
近距离接触贫困和环境问题,让他对挣钱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有了不同的理解。三年前,在申请IFP的材料上,云丹这样写道,西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:怎样在发展经济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,保护和发展西藏的传统文化和脆弱的环境。 “我从那曲来,我是西藏人,我很想帮助我的家乡,” 面对IFP考官,云丹尼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尊重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,“在那曲草原上的牧民,也许一无所有,但他的快乐也许超过在城里开着汽车的有钱人。” 在纽约的20个月内,云丹选了很多关于全球化和文化冲突的课程,其中一门令他赞不绝口,那是一门关于亚洲文化的课程,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摄影师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同样题材的电影的讨论,来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,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。
和朋友交谈时,常常笑呵呵的云丹一提到当地文化的流失,就非常着急,他不停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细节,来表达自己的担心。 “我的亲戚在内地呆几年回来,居然连糌粑都吃不习惯——说吃糌粑胀气,可不吃糌粑,还是西藏人吗?” |